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2、与外出务工人员一道返乡的,除了行李,还有先进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观,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农村消费格局。
“协会建支部,致富闯新路”,“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这是梅河口农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
得知之前转发的信息为虚假信息,陈菲菲于8月3日8:51将本报的报道发布在朋友圈里辟谣女童被拐是假消息!家里失火家人烧伤是假消息!朋友圈的许多求转发内容竟然是无中生有 帮忙!求扩散,今天上午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在太原龙华大润发超市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准确地说出她爸爸的号码。从监控上看,小女孩是被一个40多岁的男人抱走的,现在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之,万分感谢!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联系人郑春蓉,帮忙转发功德无量,求别冷漠看一眼懒得转。那一刻,愤怒如燃起的火焰,炙烤着身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和事……是我们对陌生人缺乏宽容,还是太多的压力或优越让我们心中魔障丛生? “帮忙!求扩散,今天上午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在太原龙华大润发超市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准确地说出她爸爸的号码。从监控上看,小女孩是被一个40多岁的男人抱走的,现在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知,万分感谢!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联系人郑春蓉,帮忙转发功德无量,求别冷漠看一眼懒得转。” 拷贝、粘贴,发表……就这样,一条转发找孩子的消息,便发表在了省城居民陈菲菲7月25日的朋友圈里。几天过去以后,8月2日,当她在山西晚报上看到了《多少有爱的人转发了这条?》的报道后,瞪大了眼睛…… “啊?这竟然是一则假消息!我上当了!”报道中辟谣:太原龙华大润发超市女童被拐事件,其实是一场“拐遍全国”的闹剧……这则“寻人启事”中的“大润发超市”就曾经改头换面在兰州、长春、哈尔滨等地广泛传播。而这些省市中很多都没有大润发超市,对本地较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则假消息。 陈菲菲一口气把报道看了三遍,心中说不出的郁闷。“竟然是谣言!幸好没有人家丢了孩子。”陈菲菲立马掏出,拍下了报纸报道的内容之后,将图片再次发到了自己当天的朋友圈里,同时也广而告之:不要再扩散这条假消息了! 发表完澄清图片后,陈菲菲越想越气,“是谁如此无聊,竟然搞这种恶作剧,利用人们的善心行骗,真的太可恨了!”陈菲菲说,自己一片好心,现在反倒成了“扩散谣言”的“一分子”了!一想到这儿,她赶忙将之前转发的假消息彻底删除掉。 今年34岁的陈菲菲,家住省城大东关街道,家里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她自己还和朋友经营着一家小饭桌,所以平常和孩子们打交道比较多。陈菲菲告诉,自己完全可以真切体会到丢孩子母亲的心情,对于拐卖孩子的恶人,更是希望能早日绳之以法,所以当时一点都没有怀疑这则寻人信息的真实性。 不仅没有质疑,陈菲菲甚至还@了十多个好友,让大伙儿一起帮忙转发这则寻人消息。后来得知被骗后,许多朋友都在朋友圈留言,直呼上当,气愤不已。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4个多月了,可是即便现在提起来,陈菲菲仍然一肚子气,因为,自从这件事情以后,她只要在朋友圈里看到帮忙寻人的消息,就再也不敢轻易转发了。 “真的不是我冷漠,万一又不小心扩散‘谣言’了怎么办,我总不能再上一次当吧!”陈菲菲叹了一口气说道。 与此同时,陈菲菲还在担心出现另一种情况:那些被散布谣言者利用了善心的人,可能从此再也不会轻易相信一些寻人信息了,万一哪一天,真的有孩子丢了,会不会更难找到……对话 :太原龙华大润发超市女童被拐已被证实是假消息,那则消息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陈菲菲:当时,最少有3个好友在圈里转发了这条消息,我还以为是真的。 :你完全没想到“龙华大润发超市”是假的? 陈菲菲:也想到这个问题了,我还问朋友,这个超市在哪儿?她们说在火车站附近,我就没多想。现在想想,我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确实没见过火车站附近有这样一个超市。 :以后,你还会轻易转发寻人消息吗? 陈菲菲:后来就比较慎重了。前几天又有一个转发找孩子的,叫王华伟,11岁的男孩,在迎泽区海边街走丢,我犹豫了很久。 :最后转发了吗? 陈菲菲:是我一个同学发的,我打问她是不是真的,她说她认识这个男孩的家长,绝对是真事,而且这个孩子正好在当天找到了。 :对于这一类消息,你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识别真假了。 陈菲菲:是的,人人都有一颗善心,以后看到类似消息,会亲自打联系一下对方,如果是真的,还会转发。背景延伸 11月21日,本报报道了《里寻找杨志勇的消息是假的》一文,澄清朋友圈里广泛转发的山西小伙家中失火的假消息。消息说,22岁的小伙杨志勇的老家忻州市繁峙县光欲堡乡小李牛村严重失火,父母双亡,妹妹伤势很严重,想让他速回老家见最后一面。消息说得十万火急,还附上了小杨舅舅的联系方式。 然而,当按照公布的号联系机主才知道,对方确实是光欲堡乡人,叫史俊文,28岁,既不是什么人的舅舅,也不认识杨志勇,而且正被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泰国的爱心“烦扰”,也为把自己号公布在谣言里的人感到气愤,最后他不得不把这个号办理了停机。 络化时代,各种假消息、络谣言以核裂变式的散播速度传播。作为受众,每个人都应严于律己,有意识去识别,虽然没有“火眼金睛”,但“谣言止于智者”,除了愤怒,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本版采写 本报 崔玲玲 冯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