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廊坊城市故事之廊坊的由来
TUhjnbcbe - 2020/11/3 16:48:00

“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扬。一南一北龙凤河,宝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谣,传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廊坊名字的由来。

廊坊名字的由来,与出生在当地的一位历史名人紧密相连。他的名字叫吕琦,曾任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儿子却是赫赫有名。“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就是吕琦的儿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 

 

吕琦在任时,在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廊坊市区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房——廊房——廊坊。

廊坊在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村落,那时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东安县志》(东安,现廊坊市安次区)记载:“郎房,离城(指东安县城,现安次区光荣村)三十里;方位,县城东北路。”那时的廊坊,只有十几户人家。“郎房”演变成“廊房”,源于晚清光绪年间京奉铁路(现京山铁路)的修建。铁路修通后,年在郎房村西设立火车站,站牌为“廊房”。滕中新说,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当时修建铁路的勘测人员很多来自北京,在北京前门一带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等地名,因此这些早期的铁路修建者将“郎房”写成了“廊房”并被沿用下来。

从“廊房”变成“廊坊”,则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滕中新分析,这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为了书写好看、方便或者图省事,将“房”写成“坊”。

这是大家最常见的一个版本,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大家很少见,下面请听小编给你叙述一下......

从前,廊坊只有一座大庙十几户人家,到处是野地。大庙叫廊法寺,红墙*瓦里边有好多和尚,香火十分旺盛。

一天,有几个人烧香进庙,发现和尚们一个个变得面目狰狞,而且全是陌生人,以前的和尚一个都没有了。原来,这伙人都是贼匪,作恶多端,多次被官府围剿,逃到这里避难来了。贼匪们进庙一看,寺庙里边有吃有喝,住的也舒坦,就赖住不走了。寺庙主持恐怕他们惹是生非,只能好言相劝,让他们离开。贼匪们恼羞成怒,把庙里的和尚全部杀死,然后换上僧衣把庙占了。

烧香的人回去一说,一传十,十传百,大伙儿全傻了眼。如果这帮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在这里扎下根,还能有好日子过吗?大家慌忙收拾东西打算离开这里,到外地谋生。还没走出大门,贼匪们就把大伙儿堵在家里了。因为烧香的人一跑贼匪就红眼了。一怕乡亲们报告官府再遭围剿;二怕人跑了没人伺候他们,所以拿起刀追来了。贼匪头子气呼呼地说:“老老实实干活,听我们的使唤,谁跑就抽谁的筋、扒谁的皮!”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大伙儿没法,只好把东西放下继续干活去了。

贼匪们开始奴役村民:干活的牛马全被拉走宰肉吃了,有村民忍不住说了句气话,被吊起来打了个半死。时间一长,大伙儿想再不反抗就没法活了,于是有人偷偷去找官*去了。官府很快派兵来了。大伙儿高兴不已,纷纷拿起大镐木锨,带领他们冲进廊法寺,把贼匪们全都消灭了。

在打扫战场时,官府一看百姓衣食无着,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便让士兵们扒了廊法寺,用寺庙的砖瓦盖成了一座座民房。因为村庄是扒了廊法寺盖的,人们就给小村起名叫廊房,后来又被改名为廊坊。

这个版本知道的人很少,由此小编推断可信度可能不高。

下面给大家欣赏几张廊坊旧貌的老照片。

这就是小编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的由来,你这下了解廊坊了吗?之后我还会陆续给大家介绍廊坊的风土人情以及各县市的由来吉历史变迁,敬请大家期待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廊坊城市故事之廊坊的由来